名稱
|
穩態調整率(%)
|
瞬態調整率(%)
|
穩定時間(s)
|
波動率(%)
|
電壓
|
±4
|
±20
|
2.4
|
0.8
|
頻率
|
4
|
±9
|
6.5
|
0.8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柴油機不能啟動
|
(1) 電動機啟動
①啟動用蓄電池電力不足。
②啟動系統電路接線錯誤或電氣零件接觸不良。
③啟動電動機的炭刷與整流子接觸不良。
|
①更換電力充足的蓄電池或增加蓄電池并聯使用。
②檢查啟動電路接線時候正確或牢靠。
③修整或更換電刷,用木砂紙清理整流子表面,并吹凈灰塵。
|
(2) 壓縮空氣啟動
①貯氣瓶內壓縮空氣壓力太低。
②空氣分配器安裝位置不對。
|
①重新充氣。
②進行檢查調整。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柴油機不能啟動
|
(1) 燃料系統內有空氣
|
(1) 檢查燃油管路接頭是否松弛
①旋開噴油泵及燃油濾清器上的放氣螺塞,用手泵把燃油壓到溢出螺塞不帶氣泡為止,然后旋緊螺塞,并將手泵旋緊。
②松開高壓油管的噴油嘴一端的螺帽,撬噴油泵彈簧,當關口流出的燃油中無氣泡時,旋緊螺帽,再撬燃油泵彈簧幾次,使各噴油器內均充滿燃油為止。
|
|
(2) 燃油管路或濾清器堵塞
|
(2) 檢查管路各段找出故障部位使其暢通。若燃油濾清器阻塞應清洗或更換濾芯。
|
(3) 輸油泵不供油或斷續供油
|
(3) 檢查進油管是否漏氣,如果排除進油管漏氣后,仍不供油,應檢修輸油泵。
|
|
(4) 噴油壓力大
|
(4) 調整噴油器的噴油壓力。
|
|
(5) 噴油量很少或噴不出油
|
(5) 將噴油器拆卸下來,仍接在高壓油管上,撬噴油泵彈簧,觀察噴油嘴的霧化是否良好。
|
|
①噴油泵故障
1)噴油泵彈簧折斷
2)噴油泵的齒條卡死在停車位置
3)出油泵卡住或彈簧斷
②噴油泵故障
1)噴油泵噴孔堵死
2)噴油器針閥卡死
|
1) 更換彈簧
2) 拆開修理
3) 拆開清洗或更換出油閥
1) 拆開清除
2) 拆開清洗并研磨噴嘴偶件或更換新建。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柴油機不能啟動
|
(1)氣門漏氣
1)氣門間隙過小,關閉不嚴
2)氣門上積炭嚴重,氣門桿咬死
3)氣門錐面與座磨損嚴重,造成密封不嚴
|
1) 檢查并調整氣門間隙,使其符合說明書規定的技術要求
2) 打開汽缸蓋,清除氣門積炭,清洗氣門并在氣門桿加潤滑油
3) 對氣門進行研磨
|
(2)活塞環磨損嚴重,活塞環與缸套之間漏氣
1)活塞與缸套間隙過大
2)活塞環卡住或各環切口重合
|
拆卸活塞,更換活塞環
1) 視磨損情況更換活塞或缸套
2) 清洗活塞環,將各環切口錯開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機油壓力不正常
|
(1)機油管路漏油或阻塞折斷
|
(1)檢修各管路泄露部位,使油路暢通,必要時更換油管劃接頭
|
(2)油底殼中機油平面過低
|
(2)向油底殼注入機油至規定油平面
|
|
(3)機油泵齒輪磨損或裝配不符合要求
|
(3)檢驗機油泵性能,更換齒輪或新泵
|
|
(4)機油冷卻器或機油濾清器堵塞
|
(4)清洗、換濾芯
|
|
(5)機油壓力調節器彈簧損壞,調壓閥平面不平
|
(5)更換彈簧,修磨調壓閥平面
|
|
(6)曲軸前段油封處,曲軸法蘭端,搖臂軸之間的連接油管,凸輪軸承處,連桿軸承處嚴重漏油
|
(6)檢修漏油各處,如果各軸承磨損超過允許值必須更換
|
|
(7)機油壓力調節器調節失調,造成壓力不足或壓力過高
|
(7)重新調節機油壓力
|
|
(8)機油壓力表損壞或壓力表連接油管阻塞
|
(8)更換新表,清除連接油管堵塞物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|
功率不足
|
排氣冒黑煙
|
(1)配氣機構及進、排氣系統故障。
①進、排氣門與搖臂間隙不正確
②配氣定時不正確
③氣門彈簧損壞
④氣門有積炭密封面漏氣
⑤空氣濾清器堵塞
⑥排氣管及消音器積炭嚴重,排氣不暢
|
①檢查并調整至規定間隙
②檢查并重新調整配氣定時
③更換氣門彈簧
④清除積炭,研磨氣門
⑤清洗隆起濾清器
⑥清除積炭
|
壓縮無力
|
(2)壓縮壓力不足
①汽缸蓋與機體密合處有漏氣,其表現在變速時有一股氣流從墊片處沖出
1)汽缸蓋大螺母松
2)汽缸蓋墊片損壞
②活塞環卡住,氣門桿咬住不靈活
③汽缸蓋噴油器孔漏氣
1)噴油器緊帽銅墊圈損壞
2)噴油器孔平面未清理干凈
3)噴油嘴與噴油器結合面漏
|
1) 按規定扭矩擰緊大螺母
2) 檢查汽缸蓋和機體結合面情況,更換汽缸墊
②清洗檢修
1)更換墊圈
2)清理座孔
3)擰緊噴油器緊帽或研磨平面
|
|
水溫過高
|
(3)柴油機過熱(冷卻或潤滑系統故障)
|
檢修冷卻機潤滑系統并除去水套中的水垢,清洗機油冷卻器
|
|
供油不正常
|
(4)燃油系統有故障
①燃油系統進空氣
②噴油泵故障
③噴油器有故障
|
①按前述將燃油系統中的空氣放出
②檢修或更換偶件
③檢修或更換噴油嘴偶件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產生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氣缸內發出有節奏的清脆的金屬敲擊聲
|
噴油時間過長
|
重新調整噴油時間
|
2
|
氣缸內發出低沉不清晰的敲擊聲
|
噴油時間過遲
|
重新調整噴油時間
|
3
|
柴油機在運轉過程中,有輕微而尖銳的響聲,此種響聲在怠速運轉時,尤其清晰
|
活塞銷與連桿小頭孔配合太松
|
更換連桿小頭軸承使之在規定間隙范圍
|
4
|
柴油機在啟動后發出響聲,此種響聲隨柴油機走熱后逐漸減輕
|
活塞與汽缸套間隙過大
|
更換活塞環
|
5
|
柴油機在怠速運轉時,聽到曲軸游動的碰撞聲
|
曲軸推力軸承磨損,造成間隙過大,導致曲軸前后游動
|
檢查推力軸承,并用墊片調整到規定間隙,若磨損嚴重,更換新件
|
6
|
當柴油機在1500r/min運轉時,在曲軸箱內聽到機件的撞擊聲,此時突然降低轉速,可以聽到沉重而有力的撞擊聲
|
連桿曲軸太松
|
檢查連桿軸承,必要時予以更換
|
7
|
柴油機在運轉過程中發出:
(1) 特別尖銳而刺耳的響聲,在加大油門時,次響聲更為清晰
|
(1) 曲軸滾柱軸承過緊
|
(1) 檢查有響聲的滾柱軸承并更換之
|
|
(2) 有霍霍聲
|
(2) 曲軸滾柱軸承松動
|
(2) 更換新件
|
(3) 主軸承用滑動軸承的柴油機,發出沉重的撞擊聲
|
(3) 主軸承間隙過大,情況與連桿軸承撞擊聲的聲響相似
|
(3) 檢查并更換主軸瓦
|
|
8
|
柴油機汽缸蓋處發出有節奏的輕微敲擊聲
|
氣門彈簧折斷,氣門挺桿彎曲,推桿套筒磨損
|
更換配件,調整氣門間隙
|
9
|
在前蓋板處發出不正常的聲音,當柴油機突然降低轉速時,可聽到撞擊聲
|
(1) 齒輪磨損過多
(2) 齒隙過大
|
調整齒隙,必要時更換齒輪
|
10
|
柴油機在運轉中,汽缸蓋處發出沉重而均勻有節奏的敲擊聲,用手指輕輕捏住氣缸蓋罩殼的螺柱(即固緊搖臂座的螺柱)上有活塞碰氣門的感覺
|
活塞碰氣門
|
拆下氣缸蓋罩,檢查相碰原因,調整氣門間隙。必要時增加氣缸蓋墊片(視需要增加0.20~0.40mm的紫銅墊片,可用舊缸墊代用)
|
11
|
在汽缸蓋處,聽到干摩擦聲響
|
搖臂調節螺釘與推桿的球面處無機油
|
在球面處澆注機油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排氣冒黑煙
|
(1) 柴油機帶動的負載超過設計規定
(2) 各缸噴油泵供油不均勻
(3) 氣門間隙不正常,氣門密封線接觸不良
(4) 噴油太遲,部分燃油在柴油機排氣管中燃燒
|
(1) 調整負載,使之在設計范圍內
(2) 調整各缸供油量,使之達到均勻
(3) 檢查氣門間隙、氣門、氣門彈簧和密封情況,并消除缺陷
(4) 調整朋友提前角
|
2
|
排氣冒白煙
|
噴油嘴噴油時,有滴油現象。霧化不良噴油壓力低
|
檢查噴油嘴偶件,若密封不良,則更換新的噴油嘴,檢查噴油壓力,調整到規定要求
|
3
|
排氣冒藍煙
|
(1) 空氣濾芯器堵塞,進氣不暢,或濾清器中機油過多
(2) 活塞環卡死磨損過多,彈性不足,使機油進入燃燒室
|
(1) 檢查空氣濾清器,使故障原因給予清洗或減少機油至規定平面
(2) 清洗活塞環,必要時更換新活塞環
|
柴油機在運轉時由于運轉件磨損,間隙增大造成這類故障發生,現將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列于下表機油溫度過高耗量太大、稀釋一覽表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機油不足或機油過多
|
(1) 機油不足或機油過多
(2) 柴油機負載過重(同時排除冒黑煙)
(3) 機油冷卻器堵塞
|
(1) 按規定檢查并增減機油
(2) 減輕負載
(3) 清洗機油冷卻器內部
|
2
|
機油耗量太大
|
(1) 管路接頭及其它部位漏油
(2) 活塞環被粘住或磨損過大。汽缸套磨損過甚,或油環的油孔被積炭阻塞,使機油通過活塞竄入到燃燒室中(特征是排氣冒藍煙,機油加油口冒煙)
(3) 使用不適當的機油
|
(1) 擰緊各接頭處,檢查泄露處并消除
(2) 更換活塞環或油環,必要時更換汽缸套
(3) 換用適當的機油
|
3
|
機油稀釋
|
(1) 活塞環粘住或磨損過甚
(2) 采用不合適的機油
(3) 柴油進入機油內
1、噴油量過多
2、噴油嘴滴油,噴油壓力過低,使燃油不能良好燃燒
|
(1) 更換活塞環
(2) 換用適當的機油
(3) 檢查冷去系統
1、重新調整噴油器
2、檢修或更換新的噴油嘴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機油平面升高
|
汽缸套下的封水圈損壞
|
更換封水圈
|
2
|
汽缸蓋有裂縫(此時排氣中水分增多并凝聚起來)
|
更換汽缸蓋
|
|
3
|
汽缸墊損壞
|
更換汽缸墊
|
|
4
|
水冷式機油冷卻器芯子損壞,使冷卻水進入機油內(取出冷卻水看是否有油花)
|
檢修或更換冷卻器芯子
|
|
5
|
汽缸套與機體結合面漏水
|
檢查汽缸套肩胛與機體之間銅墊圈是否損壞,必要時更換新件
|
|
6
|
汽缸套已有腐蝕,有小氣孔導致漏水
|
更換汽缸套
|
|
7
|
水泵中的水漏入油底殼
(4) 水泵軸與水封處漏水
(5) 水泵封水橡皮圈損壞
|
(1) 檢修并更換水封研磨密封面
(2) 更換封水橡皮圈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柴油機過熱
|
(1) 冷卻系統故障
1.水泵內或水管中有空氣形成氣塞
2.散熱水箱內缺水
3.散熱水箱散熱片和銅管表面積垢太多
4.風扇傳動皮帶松弛,轉速降低風量減少
5.冷卻系統中水垢嚴重或水路通道堵塞
6.水泵葉輪損壞
7.節溫器失靈
|
1.排除水泵或水管中的空氣,并檢查各管接頭處是否擰緊,不得漏氣
2.檢查水位并補充加足水
3.清除水垢,清洗表面
4.調整皮帶張力或更換
5.清洗水垢,疏通水路
6.更換水泵葉輪
7.檢查節溫器,修復或更換
|
2
|
柴油機長時間超負荷運行
|
降低負荷
|
|
3
|
供油提前角過小
|
檢查并重新調整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噴油泵不噴油
|
(1) 油箱內無油
(2) 燃油輸油泵故障
(3) 燃油濾清器或油管阻塞
(4) 燃油系統中進入空氣
(5) 噴油泵柱塞磨損
(6) 出油閥不能緊閉或損壞
|
(1) 向油箱加入燃油
(2) 檢修燃油輸油泵
(3) 清洗
(4) 排除系統內空氣
(5) 更換柱塞偶件
(6) 拆開清洗并研磨修整或更換油封墊圈
|
2
|
噴油不均勻
|
(1) 燃油系統進入空氣
(2) 出油閥彈簧斷裂
(3) 出油閥平面與外圓磨損
(4) 油泵芯子彈簧斷裂
(5) 雜質使油泵芯子阻滯
(6) 進油壓力太低
(7) 齒輪調節不當
|
(1) 排除空氣
(2) 檢修燃油輸油泵
(3) 研磨修整或更換
(4) 更換彈簧
(5) 清洗油泵
(6) 檢查輸油泵和濾清器,并清洗
(7) 將齒輪調整到出廠規定記號
|
3
|
出油量不足
|
(1) 出油閥漏油
(2) 接頭漏油
(3) 油泵芯子套筒磨損
(4) 裝配錯誤
|
(1) 拆開修正、研磨或更換
(2) 檢查各接頭并修理或更換
(3) 更換偶件
(4) 重新裝配調整
|
4
|
出油量過多
|
(1) 噴油泵各缸未平衡
(2) 裝配錯誤
|
(1) 重新調整
(2) 重新裝配調整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噴油很少或噴不出油
|
(1) 油路中有空氣竄入
(2) 油針或油針體咬住
(3) 油針或油針體配合太松
(4) 燃油系統漏油嚴重
(5) 噴油泵供油不正常
(6) 油針體與油針軋死
|
(1) 排除空氣
(2) 檢查、修整或更換
(3) 更換噴油嘴偶件
(4) 檢查油路各接頭并緊固,必要時更換
(5) 檢修并調整
(6) 清洗并檢修
|
2
|
噴油壓力低
|
(1) 調壓螺釘松
(2) 調壓彈簧變形導致壓力減退
|
(1) 調整噴油壓力到規定數值
(2) 調整或更換新彈簧
|
3
|
噴油壓力太高
|
(1) 調壓彈簧壓力太大
(2) 油針被粘住
(3) 噴油被堵死
|
(1) 調整壓力或更換彈簧
(2) 檢修噴油嘴
(3) 檢修清洗
|
4
|
噴油器漏油嚴重
|
(1) 調壓彈簧折斷
(2) 油針體座面損壞
(3) 油針被咬住
(4) 緊冒久而變形
(5) 噴油器外殼平面磨損不平
|
(1) 更換新彈簧
(2) 更換噴油嘴偶件
(3) 清洗或更換噴油嘴偶件
(4) 更換
(5) 研磨外殼平面或更換
|
5
|
噴油器霧化不良
|
(1) 油針體變形或磨損
(2) 油針體座面磨損或燒壞
|
(1) 更換噴油嘴偶件
(2) 更換噴油嘴偶件
|
6
|
噴油成線
|
(1) 噴孔塞死
(2) 油針及油針體座面磨損過度
(3) 油針被咬住
|
(1) 更換或清洗
(2) 更換噴油嘴偶件
(3) 清洗或更換
|
7
|
柴油機過熱
|
噴油嘴表面燒壞或呈藍黑色
|
檢修冷卻系統,并更換噴油嘴偶件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燃油輸油量不足
|
(1) 輸油泵止回閥斷裂
(2) 活塞磨損
(3) 進油緊冒漏氣
|
(1) 更換止回閥
(2) 更換活塞
(3) 扳緊管接頭螺帽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轉速調整不穩定
|
(1) 各缸供油量不均衡
(2) 部分噴油嘴噴孔結炭、堵死或漏油
(3) 拉桿銷子松動
(4) 噴油泵芯子彈簧斷裂
(5) 出油閥彈簧斷裂
|
a 調整油量控制套筒
b 檢修清洗噴油孔或更換噴油嘴
c 更換拉桿銷子
d 更換彈簧
e 更換出油閥彈簧
|
2
|
怠速轉速不能達到
|
(1) 手柄未放到底
(2) 彈簧拉環軋死
(3) 齒輪齒桿有輕微軋住
|
(1) 將調速手柄放到底并檢修
(2) 拆卸檢修
(3) 拆卸檢修
|
3
|
游車、柴油機怠速不穩定
|
(1) 調速主副彈簧久用變形
(2) 飛鐵滾輪銷孔和座駕磨損松動
(3) 油泵齒輪齒桿配合不當
(4) 飛鐵張開或收攏距離不一致
(5) 調速器外殼孔油泵蓋板孔松動,凸輪軸游動間隙過大
(6) 齒桿銷孔和拉桿與拉桿銷子配合間隙太大
(7) 低速穩定器調整不當
(8) 調節齒條(或調節齒叉)發澀
|
(1) 調節或更換新彈簧
(2) 更換新飛鐵
(3) 重新調整裝配
(4) 檢修校正
(5) 檢修增加銅墊片,調整到規定間隙
(6) 更換拉桿銷子
(7) 按規定調整
(8) 檢查齒條及孔和拉桿(或撥叉機構)連接部分是否靈活自如
|
4
|
|
(1) 轉速過高
(2) 調速器包殼下部的螺塞松掉,杠桿銷子脫落
(3) 調速彈簧斷裂
(4) 齒桿和拉桿連續銷子脫落,彈簧銷片斷裂
(5) 杠桿銷子脫落
(6) 噴油泵齒條卡死
(7) 調速器滾珠軸承損壞
(8) 調速器滑管套筒
(9) 柴油泵內滑油面過高,機油粘度太大
|
(1) 檢修各部分,拆開高速限制螺釘鉛封重新進行調整
(2) 檢修并重新裝配
(3) 更換彈簧
(4) 檢修或更換
(5) 檢修或更換
(6) 拆下總泵進行檢修
(7) 更換軸承
(8) 檢修或更換
(9) 更換用11號柴油機機油,調整油面高度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啟動電動機齒輪不能進入嚙合
|
(1)啟動電動機繼電器不工作
①啟動按鈕毀壞或接觸不良
②轉換開關觸點燒壞
③電壓不足(蓄電池缺電,電路系統接觸不良或漏電)
(2)啟動電機傳動齒輪與柴油機飛輪齒圈不能嚙合
①齒輪單面磨損較重或起毛
②啟動電機齒輪與飛輪齒圈的中心線不平行
③啟動電機齒輪端面到飛輪齒圈端面間隙過大或頂死
④啟動電動機的杠桿脫鉤
⑤啟動電動機傳動齒輪銅套松脫
⑥啟動電動機離合器緊固螺母松脫
|
①修理或更換啟動按鈕
②拆開并清理觸點
③檢查電氣線路及蓄電池
①檢修齒輪
②重新安裝,消除不平行現象
③該間隙應在(2.5~5)mm范圍內,不含要求時用增減墊片的方法調整
④重新安裝調整
⑤拆開啟動電動機進行檢修
⑥拆開重新裝配
|
2
|
啟動電動機進入嚙合但柴油機不能轉動或轉動無力
|
①電壓不足(電路接觸不良,漏電或蓄電池電量不足)
②離合器摩擦片打滑
③啟動電動機整流子占有油或燒蝕,電刷磨損,電刷彈簧壓力不足
④啟動電動機電樞與磁場線圈碰撞或短路
|
①檢查電器線路和蓄電池
②在離合器內壓環和摩擦片之間增加墊圈調整之
③用砂紙清潔啟動電機整流子,如磨損燒蝕嚴重,需要進行修理
④拆卸修理
|
3
|
柴油機已啟動,但啟動齒輪不能分離,發出尖銳的噪音
|
①啟動電動機繼電器內銅接觸盤和兩個觸點粘連
②啟動轉換開關大小銅接觸盤與觸點粘連
③啟動電機杠桿脫鉤或偏心螺釘松脫
④杠桿復位彈簧折斷或喪失彈性
⑤啟動電機電樞軸折斷或彎曲
⑥齒面拉毛卡死
|
①檢查電氣線路,修整觸頭
②拆開檢查并修理觸點
③重新調整并緊固
④更換彈簧
⑤更換啟動電機
⑥修整齒面
|
4
|
蓄電池電力不足
|
①電液液面過低
②極板間有短路
③極板硫酸化
④充電發電機供電不足
⑤連接導線接觸不良
|
①添加蒸餾水或比重為1.1的稀硫酸溶液
②清除沉淀物,更換電液
③反復充放電消除硫酸化
④檢修繼電器調節器和皮帶松緊度
⑤檢查連接線使之接觸良好
|
5
|
蓄電池溫度過高
|
(1)蓄電池內部有短路
(2)充電電流過大
|
(1)消除短路物
(2)檢修繼電調節器
|
6
|
蓄電池外殼變形,封口破裂
|
(1)充電電流過大
(2)外電路短路
|
(1)檢修繼電調節器
(2)消除短路
|
7
|
電液不清潔
|
電業渾濁,有雜質
|
更換電液
|
8
|
電液有沉積物
|
極板活性物質脫落
|
沉淀物少的,消除后繼續使用。沉積物多者,更換極板
|
序號
|
故障現象
|
故障原因
|
排除方法
|
1
|
充電發電機換向器有強烈火花
|
(1)電刷和整流子接觸不良
(2)整流子燒蝕嚴重,出現凹坑或失圓
(3)云母片凸出
|
(1)調整電刷壓力,使其接觸正常
(2)修整整流子達到規定要求
(3)修刮云母片
|
2
|
充電發電機工作有噪音和敲擊聲
|
(1)軸承磨損有明顯松動
(2)軸承過緊,安裝不正確
(3)磁極螺絲松動,使磁極與電樞發生摩擦
|
(1)更換軸承
(2)校準軸承配合,改進安裝方式
(3)上緊螺釘,校驗空氣隙是否夠,是否均勻
|
3
|
充電發電機溫度過高
|
(1)電樞線圈短路
(2)磁場線圈短路
(3)軸承缺油或咬住
(4)皮帶拉緊力過度
(5)電刷彈簧力過強
|
(1)用短路試驗器檢查并修理
(2)用電橋測量電阻,并修理
(3)加注潤滑油或清洗軸承,更換潤滑脂
(4)調整皮帶拉緊力
(5)調整電刷彈簧壓力
|
4
|
電流表不指示充電狀態
|
(1)充電電路內導線接觸不良
(2)充電發電機整流子有誤或燒蝕
(3)充電發電機電刷過度磨損,電刷彈簧壓力不夠
(4)充電發電機電刷卡滯或與整流子接觸不良
(5)電刷或磁場繞組開路或短路
(6)充電發電機調節器發生故障
(7)皮帶拉緊力不夠,充電發電機轉速下降
|
(1)排除導線折斷或接觸不良
(2)清潔整流子并修理
(3)更換電刷
(4)使電刷在支架內靈活移動,并與整流子完全接觸
(5)用電橋或短路試驗器檢查并修理
(6)檢修并調整
(7)按規定調整皮帶拉力
|
5
|
電流指示充電電流過強
|
(1)充電發電機的電樞與磁場電路短路,調節器不能控制
(2) 調節器工作不正常
|
(1)仔細檢查電路,消除短路
(2)重新檢查和調整調節器
|